信用知識|學習二連浩特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,助力營商環境改善優化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21-03-12 12:33:00 閱讀:2956近年來,二連浩特始終堅持依法依規、合理適度原則,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,穩步推動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,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場景,助力優化營商環境,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一是壓實工作職責。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,發改委、人行主要領導為副組長,各單位為成員的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,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和分工。結合國家、自治區及本地重點工作要求,制定年度工作計劃,并建立重點工作季調度機制,不斷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統籌推進力度。
二是完善制度建設。制定出臺《二連浩特市誠信體系建設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》《二連浩特市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“七天雙公示”實施方案》《二連浩特市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實施方案》等制度文件,信用平臺、信用數據歸集共享、信用應用、聯合獎懲等方面的頂層設計初步成型。
三是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。建成并上線運行二連浩特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“信用中國(內蒙古二連浩特)”門戶網站,推動實現與自治區信用平臺共享共建、數據互通,推進部門間信用信息歸集共享,實現部門應用賬號“全覆蓋”,擴大公共信用信息覆蓋面和共享范圍。為自治區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及市電子政務平臺配置數據端口,保障信用監管的信息化需求。
四是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工作。印發《關于扎實開展“雙公示”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口徑、路徑及數據標準,建立市直部門間信息共享溝通聯絡機制。截至目前,平臺已累計歸集我市轄區內信用主體基本信息、“雙公示”及紅黑名單等各類數據3.7萬余條,平臺歸集各類信用數據總量已達到696余萬條,相關信息依法依規面向社會進行公示。
五是建立新型監管機制。印發《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<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>的通知》,推動“互聯網+信用+監管”模式。探索建立信用承諾制,出臺《關于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(試行)》,市發改、住建等8各部門12個行政審批事項納入承諾制審批范圍,對符合承諾制審批條件的企業,實行承諾后先行受理或先行開工政策,將企業書面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,作為事中、事后監管的重要依據。同時,在“信用中國(內蒙古二連浩特)”網站開設信用承諾專欄,對市場主體作出的各類信用承諾依法依規進行公示。推動健全信用核查制度,印發《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查詢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》,推動在行政許可、資金或政策類扶持、公共資源交易、評優選先等領域核查公共信用信息并作為重要參考。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(協同監管平臺),在納稅、市場監管等領域有序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,對信用較好的市場主體,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,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,推動監管“無事不擾、無處不在”。
六是推進信用聯合獎懲工作。印發《關于開展2020年度信用“紅黑名單”認定與發布工作的通知》及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誠信典型選樹工作的通知》,推動各部門依法依規開展“紅黑名單”認定發布工作,引導各行業誠信企業通過內蒙古信用促進網主動申報誠信典型。2020年累計歸集并公示各領域“紅黑名單”35條,8家企業被自治區分別評為誠信示范單位和誠信單位。穩步推進“信易貸”工作,及時部署自治區關于“信易貸”工作相關要求,入駐全國“信易貸”平臺,推廣自治區“蒙享貸”平臺,引導企業在“信易貸”平臺注冊融資,推動信用貸款授信政策落地實施,發揮信用惠民便企作用。七是健全市場主體權益保障機制。印發《關于開展失信約束措施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》《關于加強市場主體權益保障 防止信用懲戒泛化濫用的通知》,規范失信行為記錄和聯合懲戒對象的認定行為,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。同時,有序推動建立信用修復、異議申訴處理機制,落實國家信用修復相關管理辦法,廣泛宣傳信用修復相關政策,依托“信用中國(內蒙古二連浩特)”網站建立線上、線下信用修復和異議申訴處理渠道,協調各行業監管部門主動引導失信主體及時糾正失信行為,保障社會主體合法權益。
關鍵詞: